混合流程板式换热器通常指在同一设备中结合不同流程数(如单流程、双流程、多流程)的板片组合,以适应复杂换热需求。以下是常见类型及特点:1.单流程板式换热器结构:冷热介质分别通过板束的单程流动,流程简单。特点:压降小,适合大流量低阻力场景。传热效率相对较低,适用于温差要求不高的工况。应用场景:冷却水换热、
混合流程板式换热器通常指在同一设备中结合不同流程数(如单流程、双流程、多流程)的板片组合,以适应复杂换热需求。以下是常见类型及特点:
1.单流程板式换热器
结构:冷热介质分别通过板束的单程流动,流程简单。
特点:
压降小,适合大流量低阻力场景。
传热效率相对较低,适用于温差要求不高的工况。
应用场景:冷却水换热、大流量液体预热。
2.双流程板式换热器
结构:流体在板片间折返流动两次(如1234路径),形成双程并联流道。
特点:
传热效率较单流程提升约30%,适合中等温差工况。
结构紧凑,节省空间,常用于暖通空调、化工冷却。
应用场景:地源热泵、制药反应釜温度控制。
3.多流程板式换热器(三流程、四流程等)
结构:通过分隔板将板束分为多个独立流程通道,流体多次折返(如ABCDE路径)。
特点:
适用于高传热需求或大流量+小温差场景。
可灵活调整流程组合(如3×2配置),优化传热与压降平衡。
应用场景:高温蒸汽冷凝、高粘度介质换热。
4.混合流程组合板式换热器
结构:在同一设备中集成不同流程数的板片组,例如前段采用双流程增强传热,后段单流程降低阻力。
特点:
兼顾高效传热与流体输送经济性。
适用于复杂工艺要求(如先高温段后低温段)。
应用场景:化工精馏塔中间冷却、多段温度控制工艺。
5.对称/非对称流程板式换热器
结构:板片两侧流道设计不对称(如宽窄流道),或冷热介质流程数不同。
特点:
优化不同流量比介质的换热效率(如1:3流量比工况)。
减少流体分布不均问题,适用于高湍流要求。
应用场景:油水换热(油侧宽流道防堵塞)、冷却塔循环水系统。
二、混合流程板式换热器选型要点
1.流程数选择:
大流量低温差选单流程,高传热需求选多流程。
复杂工艺优先混合流程组合,兼顾效率与成本。
2.流道设计:
含颗粒介质选宽间隙板片,高粘度介质选深波纹板片。
腐蚀性介质优先选用耐腐蚀材质(如钛材、哈氏合金)。
总结:混合流程板式换热器通过灵活设计流程组合,可满足不同工况的传热需求,实现高效、紧凑与经济性的平衡。选型时需结合介质特性、温差要求及空间限制进行综合评估。